找到相关内容131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相国寺法语(1)

    离心,迷惑不离心;菩提不离心,烦恼不离心;解脱不离心,轮回不离心;涅槃不离心,生死不离心;贪心不离心,喜舍不离心;不离心,无我不离心。依此类推,所引起的无量作用,称为万法,万法不离心,离心万法不...自己是大学生,样样比人行,不接受他人的话,那么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进步的,知识分子总是在思想上转不出来,被自己的思想所缚,而起。那些越是能干,越是有才华的人,越是要卑下谦虚,要以大慈悲来待人处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352109.html
  • 试解《解深密经》的奥秘

    坐在这里听课,边在打瞌睡,这不叫一时,这个是下劣,听不进去,这不叫一时;若心动踊名为高听法不入,心浮动、跳动、贡高,这听法不能听进去,虽然坐在这边听法《解深密经》,听不进去,这也不叫一时;若作弃舍正法,此是无明不平等听,正念不起来,舍弃了正念,那你听经闻法,有听没有到,以无明、不平等在听,也不能入一时。   讲到这边「如是闻,一时」你对于这”一时”,是不是都做得对?依古圣大德的...

    张玄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153537.html
  • 观心·开心

    真理不能了解,一为凡夫外道,一为小乘行者,他们总是执著自己所得的法是实在的,是最殊胜的。一起,目空一切,就什么也装不下了,再好的佛理也听不进,如下例: 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内有一个研究所的所在是禅宗...因持译三千遍的法华经而生贡高,所以当他向六祖惠能礼拜时,身虽着地,头却没靠地。故六祖告诉他:“名叫法达其实却未曾达法也!”因此说了以上这首偈。告诉法达比丘“有”之开罪障之门。布施而不执着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2754274.html
  • 不共加行

    之后五体投地,想与众生五毒尽除。所谓的五体即:前额、两手掌与双膝。如果双手不如理合掌于三处只是甩动一下,腰不正,膝盖及额头不接触地面仅仅弯一下身,跪垫层垫,皆为不恭敬,因为这样没起到对治的作用。...魔障等任何横逆,则视为上师为尽除恶业的方便,应心生欢喜,不应生起断除之;如果获得幸福安乐、修法有所了悟与相应时,应视为上师的指示,不应心生得意忘形。并当下了悟,一切的财富、荣誉、锦衣、美食及修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963936.html
  • 海德格与龙树:从“语言”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(下)

    众生不能觉  知。于昼夜中起诸寻伺,而身语业不善施作,五鄣烦恼之所覆  蔽,耽著五欲,增长无明,生,于诸圣法疑惑不决,忿恚  悭嫉,念念发起,不求解脱。是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,欲令诸有  智者发精...而言得无相、无所有,离知见者,无有  是处!若有比丘作是说:得空,能起无相、无所有,离知见  者,此则善说。所以者何?若得空已,能起无相、无所有,离  知见者,斯有是处!……”  “……善观色...

    妙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764837.html
  • 宝性论科判

    说具有如来藏。  壬二、过失如何产生之理:  如是未闻此善法,而以轻视自身过,  心中生起怯弱者,菩提心者不生起。  何者已生菩提,由此故生,  众生未生菩提,于彼生起下劣想。  如是于此...不可思议境,信有如亦可得,  得果具足诸功德,于此由信胜解故,  欲勤正念及静虑,智慧等诸功德器,  菩提于此等中,定当恒时善安住。  庚二、加行趣入六度之利益分四:一、圆满波罗蜜;二、彼等摄于三类福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5365090.html
  •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

    表现为悭。悭是吝啬、小气,爱惜自己的财物,舍不得布施。有时表现为是骄慢,自高自大,自以为了不起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像那些从事文学艺术的人,或者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人,都特别厉害,原因就是他们...越来越大。这种嗔恨一旦发展到极至,这个人来生就会转生为蛇蝎,不仅心上有毒,身上也会产生毒液。所以动物的毒性,便是嗔恨的结晶。一个嗔恚心重的人,他的相貌也会变得很凶恶难看。看那些捕蛇打猎的人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96814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一辑

    私欲的多寡、贡高的有无、识见的深浅及包容力、精进力等等。  (六)待人处事─修行人的交接应酬,送往迎来,即是佛法与生活的融合,不可如俗人办事一般见解,所谓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。  依这六法...看清世间的真相,了知因缘如幻如化、虚妄不实,就能远离贪、嗔、痴、,没有、人、众生、寿者四相。这时,他会看见众生是如此的可怜,会生起大悲去拔度众生苦。即“应病设药”,众生有什么病,就下什么药。现在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170224.html
  • 《心灵环保》——济群法师

    特别残忍;有的人特别谦和,有的人特别傲慢。    心灵环保就是从改变这些种子开始。在我们的内心,善和恶就像是交战的双方,而我们自己就是提供给养的那个人。我们每天所起的贪心、嗔恨、愚痴和嫉妒...从自我出发并以自我为中心,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,就是末那识的作用。末那识的现行有痴、见、爱、四烦恼与它恒常相应,这四烦恼是致使末那识产生强烈自我的根源所在。在它们的作用下,我们整个身心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0576077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名利,就是被物色的诱惑力所转。修行的人,只看今天,不看昨天。用人的色目去看,看不到真实的那一面;不要因为一句贡高的话,断了自己的道业。因为看到的、听到的事物不真实。人不知道的时候,用贡高轻视...进修行,起到激励自我的作用。二是当时跟佛出家的多数是年轻人,年轻人修行多有淫欲。怎么去除?观坟里骷髅。修行能不能修到白骨观?过去的出家人能修行到。在十五年前修过白骨观,一闭眼路上行人就是一副副骷髅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